最新网址:awtime.com
字:
关灯 护眼
爱晚文学城 > 满级考古大师 > 第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!

第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!

社科院考古所在f20号探方内,发现了一碗来自四千年前的面。

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喇家遗址发掘现场。

四个考古工地的十来支考古队,都被这个突然的消息给震惊到了。

只不过,在消化这一消息的同时,很多人也都对这个消息提出了质疑,根本不愿意相信。

浙江考古所的领队潘翔教授,跨越了大半个工地,跑到了社科院考古所的发掘范围。

废了好大一番功夫,他才找到了正在做发掘收尾工作的孔文建。

“老孔孔大所长”

“听说你们在探方里发现了一碗保存到现在的面条”

一找到孔文建,潘翔就拉着他不放,一堆问题从他的嘴里喷涌而出。

孔文建只好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,给潘翔散了一根烟,和他在探方边闲聊了起来。

“斯呼”

美美的嘬了一口红利群后,孔文建才淡定的说道:“是啊,还是我带的学生发现的。”

“你是不知道啊,刚发现的时候那面条还栩栩如生呢,简直就像是刚煮好的一样。”

“就是可惜,接触空气后风化的特别快。”

“对了,我这有出土第一时间拍摄的照片,来给你瞅两眼。”

孔文建炫耀意味十足的掏出了手机,将从张健波相机里拷贝出来的照片展现在了潘翔眼前。

当看到照片中那团淡黄色的,酷似面条的出土物后,潘翔简直惊掉了下巴。

还真的有面条能从四千年前保存到现在啊

老孔的运气也太好了吧,这都能被社科院考古所发现。

按照谁挖出来的,成果就归谁这一潜规则。

这碗世界最早的面条,恐怕会成为社科院考古所今年最大,甚至是最近五年最出色的考古发现了。

对科研机构来说,sci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了,是能够影响整个机构影响力和经费的重中之重。

而这碗面的发现,光是相关论文都能让社科院考古所在国内外各大期刊刷一遍脸了

sci指数咔咔涨

这可把潘翔羡慕坏了。

不只是他,跟在他后头还有七个都至少是领队教授级别的,一拥而上就从孔文建手上抢过了手机。

“啧啧啧真是面条啊。”

“这色泽,这粗细程度,喇家先民吃的面条和我们现在的也没啥区别啊”

“老孔,老孔,这是用啥农作物做的,小麦吗”

七嘴八舌的惊叹之言,再夹杂着几句疑问,在孔文建的耳边不断响起。

对于如此“热情”的同行们,孔文建也只好挑些重要的回答。

“嗯,这是面条。”

“而且还是很特别的面条,根据中科院的专家鉴定,这是用粟和黍制作而成的,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小麦面条。”

只是,让孔文建没想到的是,他此话一出,这些围绕着手机上的实物图看个没完的同行们,一下子就炸开了锅。

“嗯用小米做的”

“这怎么可能”

“老孔,你没搞错吧,小米面粉的粘性很差,怎么可能可以做出这么长的面条”

“不是吧,就连现在,小米面条也很难见到,更别提四千年前的古人了,他们怎么可能有这个手艺”

“这会不会不是面条,而是什么和面条相似的食物,只是因为埋在地下几千年,部分物质分解了,剩下的这部分恰好看起来像面条”

说实话,对于四千年前的古人就曾经做出过面条这件事,大家本就抱有很大怀疑。

面条中东起源论和意大利起源论,在此世所有研究历史、考古和普通人脑海里已经存在了上百年了。

不管是哪派人,争论的重点都是在到底意大利是面条起源国,还是中东地区才是起源地。

现在喇家遗址突然出现一碗“面条”,已经够让人震惊的了。

结果这碗面还不是用小麦做的,而是用粘性极差的小米做的,这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。

各种质疑声,如潮水一般涌向了孔文建。

大家都是搞考古的,都是搞科研工作的。

倒也不是什么迂腐或者无理取闹之人,拿出的都是令人信服的质疑理由。

他们的质疑也确实质疑到点上了。

现代人,在没有小麦面粉的帮助下,都很难将粘性极差的小米,手工做成面条。

史前文明的先民,凭什么能做到

比起相信喇家先民在四千年前做出了面条。

他们更愿意相信,这玩意其实不是面条,而是碰巧遗留物像面条。

比如这玩意原本其实是用煮熟的小米砸成的米饼,只是大部分都风化了,剩下一些藕断丝连的遗留物,才看起来像面条而已。

听到众人不绝于耳的质疑声。

孔文建一张脸黑的就和锅底一样,气的都有些发抖了。

这些质疑确实很合理,也确实合乎情理。文網

推荐阅读: 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 时空穿越守则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过河卒 八佰:带回个炮营 变强从县令开始 我在美综当大亨 盗墓:我搬山传人,被向往曝光了 武侠之变强全靠吃 重生之狂暴火法